新华社成都3月9日电 题:两个女人和“一棵树”的情缘
新华社记者吕庆福
景祥俊、赵明霞,两个娇小而又普通的女人,却用她们柔弱的身躯,背负着家庭的种种不幸,勇敢而坚定地走在种树、护林的路上。
初心不改,一往情深
在四川盆地东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簏,一个女人将青春与热血交付给莽莽森林,用64万株挺拔的松柏为4000亩荒山披上绿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米仓山留下了一段人与树的传奇。
她就是四川省通江县铁厂河林场护林员景祥俊。
1974年出生的景祥俊,全家都是林场的营林工。1997年,22岁的景祥俊从林业技校毕业后,就和6个同龄人一道,回到位于泥地坪的铁厂河林场工作。
她常常身背100多斤重的树苗,步行四五公里到作业点栽植。那个时候的林场,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吃水要到山腰去背,吃菜靠自己种,生活用品都要到山下镇上去买,去一趟得从清早走到天黑。
艰苦单调的大山生活,微薄的收入显然留不住年轻人的心,不少同事先后离开了。到1998年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工区里只剩下她和工区长。景祥俊说:“如果连我这样从小就在林场长大的人都离开了,那还有谁来看守这片山林?”
2002年8月的一天,正在栽树的景祥俊突然疼痛难忍,昏阙了过去。丈夫张志才背着她走了5个多小时后才到达公路,拦下一辆过路车赶到了县医院。
检查结果是左肾已经消失,右肾出现萎缩迹象。医生告诉她,要彻底治愈只有换肾。但她只是经过几天输液治疗后就出了院,并找到镇上的老中医开了一些中药带回工区。
也许是命运在对她进行考验。2007年12月,母亲突发脑溢血去世,经受不住打击的父亲又卧床不起。但她抹去眼泪,将女儿托付给妹妹后,又回到了泥地坪。
20年来,景祥俊走遍了林区的山山岭岭。她管护的泥地坪工区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她栽植的64万株松柏染绿了4000亩荒山;她在林区巡护的里程已经超过6万公里。
“巡山归来,就想唱歌”
赵明霞是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耿达村3组的羌族妇女。虽然她的护林工作时间并不长,但她热爱这个工作。
去年初,为把保护与扶贫更好地结合,卧龙特别行政区组建了一支森林生态管护队伍。队员都是贫困户,经过专门培训后从事森林生态管护工作。赵明霞因两个孩子和丈夫长期患病,家庭生活困难,因此她也成为管护队中的一员。
“每月我们都要巡山一次,每次十几天。”赵明霞说:“每次出去,身上背着四五十斤重的背包。”36岁的赵明霞说话时还有些羞涩。
夏天,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还要忍受着蚊虫叮咬;冬天,冒着严寒在雪地里穿梭,晚上,就在雪地上铺上防潮垫,裹着一条薄被就睡。同时,还要克服高原反应,因为有的地方海拔高达5000多米。尽管如此,赵明霞从未喊过苦叫过累。巡山回来,她在照顾病人、做家务、干农活的同时,还要给游客作宣传;路上有垃圾,她就去清扫;有空地的地方,她就会种上一棵树,并小心呵护……
赵明霞告诉记者,做护林员工作特别开心,尤其是巡山过程中,没有遇到盗捕盗猎和乱砍乱伐等现象时,就特别高兴。“每次巡山归来,我就很想唱歌。”赵明霞说完,背起背包又往山里走去。
在路上,她们并不孤独
3月8日深夜,景祥俊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件无限的事。她说:“在这条路上,我还会一直走下去。”
景祥俊、赵明霞还在往前走。不过,她们在这条路上并不孤独。
去年7月,四川省提出拟用5年时间,全力、精准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四川山青地绿、应绿尽绿。到2020年,全省要达到森林覆盖率40%,林木覆盖率50%,国土绿化覆盖率70%。
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说,2015年四川省已累计营造林1亿多亩。今年将营林、造林600万亩,增加森林面积160万亩,并实现林业总产值3000亿元。“绿化全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绿色长城’,要动员全川人民参与。”尧斯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