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万寿镇扶贫办的来访记录,记者对春节前一天接待过一位82岁的王大娘十分好奇。“对这位‘贫困户’王大娘的情况,镇政府十分清楚。”万寿镇镇长、镇扶贫办主任徐宝莉告诉记者,她老伴早年就去世了,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两个儿子拉扯大。现在,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分别做着水产和建材生意,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是有车有房小日子过得也算阔绰,唯独对这个“老娘”态度冷淡,谁也不肯接去赡养,也甚少给予救济,老人家没辙了就不断找镇政府讨点儿“救济”。
孝心课帮王大娘“脱贫”
“如何帮助子女转变思想,注重唤醒他们的孝心也是扶贫工作的重点。” 万寿镇党委书记万福贤嘱咐扶贫办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王大娘到访的当天下午,镇扶贫办党支部把王大娘的两个儿子、儿媳、宗族长辈以及汊河村的书记主任叫到了镇政府。镇、村干部和族内长辈轮流给王家的子弟上“孝心课”、摆道德“龙门阵”,通过讲政策、讲法律、讲不守家庭道德的严重后果,最后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签订了赡养协议,每家每月支付老人赡养费350元,王大娘当天就“脱贫”了。
经走访得知,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儿女不孝顺却想让政府买单,这是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道德建设的新问题。徐宝莉补充,“还有更严重的,有的贫困户拿到扶贫、救济款不是去打牌就是去酗酒;有的贫困户在操办红白事上借钱也要讲排场,大操大办。”
法制宣传治“歪风”
在张安村,因为村里缺少其他娱乐设施,打麻将成为很多家庭打发时间的方式。
“村里周永福两口子平时不干活就会四处赶场子、约人打牌,每到年关、孩子要开学的时候,不是向兄弟姐妹借钱,就是往镇政府跑,周永福成了咱民政办的常客,镇里可没少帮衬、接济他家。去年,周家房子破得四处透风漏雨,镇里给他解决的危房改造款愣是被两口子拿去打麻将输掉了。”万寿镇扶贫办副主任陈杏建介绍。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针对周家两口子这种现象,万寿镇党委就此责成宣传部、扶贫办、民政办、司法所和派出所几家单位研究对策、联合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一方面,在全镇开展禁赌法制宣传,他们利用发传单、贴标语、致村民群众一封信和村头大喇叭进行高密度大纵深的禁赌宣传教育,营造倡文明禁赌博浓厚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抓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宣传部、民政办、司法所和派出所联手,在全镇进行摸排,紧紧抓住周永福夫妇等“重症患者”,通过办班、开小灶的方式,对症下药治顽疾。如今,万寿镇三项措施落地后,乡村不良嗜好的歪风得到了有效治理。
对症下药 道德扶贫
“扶贫是项综合性工作,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扶贫更应扶德。”万福贤对记者说,该镇创造性地把“道德扶贫”纳入了扶贫工作的考核范围。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镇扶贫办将扶贫对象分门别类,分为“子女不孝型”“不求进取型”“家庭不和型”“吃喝浪费型”以及“赌博酗酒型”等。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吃喝浪费致贫”的问题,万寿镇专门还在村、市区成立“红白理事会”12个,针对乡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特地做出硬性规定:红事每桌消费不得超过250元,白事每桌不得超过180元标准。除陋习,刹歪风,倡导简朴节约,遏制铺张浪费。不仅如此,万寿镇扶贫办党支部还广泛开展“乡贤、孝贤”“好家风、好家训”“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各村农民集聚地和文化广场打造思想道德“文化墙”,有介绍村规民约的,有传播家风家训的,有讲述传统美德的,还有倡导自强自立创业致富的。
在“道德扶贫”过程中,万寿镇的广大党员干部既做宣传者又做示范者,听民情、察民意,加强对贫困户的道德教育和思想帮扶,以党风带民风促乡风,以文明乡风助力精准扶贫。
随着走访结束,记者也找到了万寿镇形成文明乡风的“秘方”——“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中要扶智、扶志,更要扶德。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注重扶德,让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陈杏建在扶贫工作日记中如是记录。
记者 权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