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江南地区延续数百年的民间慈善社团——义庄,主要倡导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最初由地方望族创办。如今,这一古老的义庄文化又在江苏无锡滨湖区复兴。该区2016年4月启动了现代“义庄”项目,着力淡化慈善活动的行政色彩,发掘无锡历史上深厚的民间慈善文化,构建了一个“邻里互助、助人自助”的社区居民帮扶体系。
无锡,一块具有深厚慈善文化底蕴的友善之地,代代传承的“善基因”、代代践行的“善行动”,构筑起了这方山水“大爱、大义”的道德脉络。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义庄项目通过倡导“透明公益”和“人人公益”新理念,激活蕴藏在民间的慈善潜力。在传承先人善举、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居民参与意识、融入意识,激发内生动力,构建“邻里互助、助人自助”的社区居民帮扶体系,让生活在困顿中的人们能够得到乡邻襄助,感受社会温暖。
“虽然没有传统的‘义田’,但现代‘义庄’无论在运行机制上,还是在帮扶效率上,都远远超过古代。”滨湖义庄负责人陈琛介绍,该慈善社团运行以来,已有6000余名市民参与各类慈善活动,救助困难群众311户,招募志愿者395人。
倡导“举手之劳”的公益
每个人都有奉献爱心的良好愿望,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做一些公益事业。“义庄”项目秉承“人人可公益”的理念,倡导做透明、无瑕疵和“举手之劳”的公益,致力于将公益元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参与公益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为此,滨湖义庄项目进行了精心设计,整个项目包含义仓、义集、义工、义基金等子项目。其中“义仓”以接收居民和企业的小额捐赠为主,实现捐赠物资的点对点、透明化流转;“义集”立足社区,用定期集市的形式,倡导旧物循环使用及其他商品义卖;“义工”负责义仓的日常运作管理、爱心物资派送、义集活动参与等工作;“义基金”通过搭建透明、公信的基金公益平台,致力于社区内特定人群的救助与关怀。
透明运作保障慈善生命
透明是慈善活动的生命,也是“义庄”取得百姓信任、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
在该“义庄”的一间仓库记者看到,所有捐赠过来的物资,上面都贴着一个二维码。陈琛说,所有的捐赠物品从收入“义仓”开始,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追踪。捐赠者可以通过二维码知道自己捐的东西到了哪一个困难群众手中。
“对于募集的资金,每一分钱的用途我们都会在微信平台上公布。”正是因为公开透明,且每一个救助项目所帮助的都是身边人,看得见摸得着,使滨湖的“义庄”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精准救助发挥善款最大效益
快速反应、灵活救助,是滨湖义庄的一大特色。家住产山社区的3岁小女孩莹莹(化名)2016年即将进入幼儿园,但她的爸爸前不久生了场重病,家里经济十分拮据。面对上门了解情况的义工,莹莹懂事地说:“我出门从来不买东西,要节约给爸爸看病。”一次针对这个特殊困难家庭的救助行动迅速展开,通过网络,义工们募集到一笔资金,购买了书包、玩具、衣服等送给了莹莹。
在义庄目前首批建立义仓的河埒街道产山、河埒、惠河社区,根据义工走访摸排的情况,每月向当地300户困难群众免费派发米、油、牙膏、洗衣粉、洗发水等生活必需品,向一些困难老人提供陪伴服务,对一些因病、因灾突然致贫者提供快速紧急救助。与此同时,爱分享公益互助中心的义工还定期对3个社区的弱势群体展开入户走访,让救助更加切合困难群众的需求。
志愿者任秋阳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走进不同的家庭,听着他们不同的故事,给他们送去一些微不足道的爱心物资,陪他们聊聊家常,虽然我们给他们带去的东西不足以改善他们的生活,但是我们就是想尽绵薄之力带给他们一些关怀与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的困难。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当中,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记者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