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读“揭秘53年前1963年3月1日《新民晚报》率先刊发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一文读后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2  作者:丁游侠
核心提示:(113)读“揭秘53年前的今天1963年3月1日《新民晚报》率先刊发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一文读后感这篇文章是著名收藏研

113)读“揭秘53年前的今天196331日《新民晚报》率先刊发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一文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著名收藏研究家冯建忠导师去年发表在中红网的,是对全国学雷锋起步在上海学雷锋活动的回忆和研究分析报告。

一、原文:

毛主席为雷锋题词,是应《中国青年》杂志社的请求,专为《中国青年》题的,后公开发表在19633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学习雷锋同志专辑”上的。上海《新民晚报》作为地方报纸,为何成了最早发表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报纸,它是怎么得到消息,搞到题词手迹,又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决定在《新民晚报》抢先发表呢,一直是个谜,而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谜底,53年来一直没人来揭秘,今天,我冯建忠来告诉大家。

我从收藏的19633月上海出版的《新民晚报》、《解放日报》、《青年报》合订本,及开会老照片及二张入场券入手,发现上海在196322829日,312日这四天,学习雷锋活动搞得特别红火。关健是来了两个雷锋的战友名叫刘景凤、伊德阿,他们为上海成为最早大规模开展学习雷锋的城市,使上海走在全国的前列,功不可没。特别是刘景凤,他是雷锋生前某汽车连八班班长,是雷锋入伍时教他驾驶技术的人,1963年他在江苏省镇江军校学习,得知雷锋牺牲了,就写了文章在报上发表,南京军区领导知道后,就抽调他来上海作报告,介绍雷锋事迹,他28日一到上海就连续两天在解放军驻沪部队及上海青少年中举行了多次雷锋事迹报告会,反响热烈。

再说中国青年杂志社22日收到毛主席题词手迹,杂志社轰动了,团中央轰动了,“毛主席为雷锋题词了”这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上海团市委,可以说名省共青团上层都应该知道此事,另外《中国青年》当年发行量很大,故在全国设立了五个重印点,上海有一个,这期累计印数达800多万份,付印时间为226日。

二月底的团市委領导,得知这几天,雷锋战友还在上海,又得知毛主席已为雷锋题词,趁着东凤就决定31日邀请刘景凤在上海文化广场召开一万四千余人的大型报告会,31日这一天,据刘景凤回忆,他一走进文化广场的会场,就看到会场二侧已挂着毛主席,周总理的题词非常醒目,由此证实毛主席题词手迹是在上海文化广场“雷锋事迹报告会”上第一次公开,所以当日下午的《新民晚报》第四版上就刊发出来了,下面从我收藏的四张报纸来解读这次意义非凡的报告会。

196332日团市委机关报《青年报》在第二版介绍了报告会,题目是:听雷锋事迹介绍,学雷锋光辉榜样,共青团上海市委昨日召开报告会。内容差不多,但奇怪的是,只字不提毛主席,周总理的题词。张浩波的讲话中也没有涉及。

   196333出版的《解放日报》题目是:本市青年举行学习雷锋集会—雷锋事迹报告会和学习雷锋广播电视大会在前昨两天分别举行。內容差不多,其中,团市委代理书记张浩波在会上讲了话。他首先指出,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给我们极大的鼓舞。(编者注,毛主席题词刊登在《中国青年》一九六三年第五、六期合刊)我们全上海青年一定要按照毛主席教导,好好向雷锋同志学习,做毛主席的好学生。

 196335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头版,题目是:毛主席号召鼓舞了上海青年,万众一心决向雷锋同志学习,团市委举办雷锋同志生前事迹报告会。开头就说,1日,一万四千多名上海青年在雷锋事迹报告会上,听到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的消息的时候,群情激昂。这次报告会在上海最大的会场文化广场举行。场内正面悬挂着的巨幅金字标语牌上,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新近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闪闪发光。因时间已是三月五日了,抢发不仅没事,还成了全国首场大活动了,得到肯定。

从上面资料可看出,一日的新民晚报发了题词,二日的青年报不涉及,三日的解放日报已注明出处,五日的中国青年报高度评价。可以说《新民晚报》的记者,把毛主席,周总理的题词在报上公开披露,不是组织者团市委领导的本意,从自已掌控的青年报,领导亲自审读并只字不提就可看出,团市委有压力。到是新民晚报记者的胆识为上海这个城市宣传雷锋立了大功。可以肯定地说,上海团市委是从团中央得到毛主席已为雷锋题词的消息,又在分印点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处得到题词手迹,因毛主席、周总理二人题词手迹只有中国青年杂志社独有,因当时不知中央规定三月五日统发,只因要开万人报告会,在团市委领导黙认下就拿来布置了会场,新民晚报配合当天重大活动,实是求是作了报道,无意中成了率先刊发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报纸,比《中国青年》早发了一天,比《人民日报》早发了四天,这就是《新民晚报》196331日率先刊发毛主席题词的来龙去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二、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丁游侠对上面文章的读后感

(一)、首先我谈谈的对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作者有写理论性文章的基本功,且扎实,用公开媒体资料作为依据,事实依据清楚,是一篇好文章,值得向全国学雷锋人士推广,通过学习他的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全国学雷锋上海是第一个迎接毛泽东、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城市,从而为鼓励上海人更好学习雷锋,带头学雷锋,尤其是上层领导认识到,习近平为什么多次提到学雷锋活动,这篇文章可以让上海领导层,不忘学雷锋初心,一带一路带动上海以上海周边城市一起来学雷锋。

雷锋牺牲在辽宁抚顺,学雷锋活动是从抚顺发起的,凝聚着辽宁人民智慧力量,他们有很多宝贵的学雷锋活动经验和成果,上海和兄弟省市应该学习借鉴,不忘初心。

(二)、我曾经在2013616日,在我的新浪博客工作室发表过一篇学雷锋文化研究  最新科学成果——上海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的发祥地,新闻发布稿(征求意见稿)。因此对这类学雷锋研究理论性的文章非常爱读、非常思考、非常爱写,也非常爱宣传传播。

(三)、我再补充和梳理一下全国学雷锋活动的细节:

11963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工兵某团运输连二排四班为雷锋班

21963216日,《解放日报》报道:据新华社北京15日电,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部二月九日发出通知,号召全军迅速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

1963216日,《解放日报》报道:据新华社北京15日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向各级团组织发出了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通知。,

上述二个通知同时发出,已经证明部队政治部和团中央达成一致全国学习雷锋的目标,背后一定有更高层领导在组织主持这项全国学雷锋活动工作。

3、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题词1963222日已经完成交付工作(毛泽东秘书林克回忆文章的时间)。

4、那么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向雷锋题词“雷锋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毛主席的好战士”是什么时间?为什么没有研究成果?高层的学雷锋理论研究宣传还是存在不足或有待揭秘。

51963224日,上海共青团就组织全市团员青年千人在大世界青年宫学习雷锋活动排练节目《新民晚报》报道。

这个也说明了223日,上海接到中央通知,就开始行动了,为31日万人迎接毛泽东、周恩来学雷锋题词作铺垫活动。

6、雷锋是湖南人毛主席的家乡人,雷锋精神在林彪军事地盘辽宁抚顺诞生的,抚顺是298年历史的清政府的发源地(藏龙卧虎之地),35日是周恩来生日,因此我偏见的认为雷锋精神是毛主席、周恩来、林彪、抚顺藏龙卧虎之地等共同培养和庇护保佑的结果,四股人脉势力,因此才会那么多中央领导一起为雷锋题词。

全国学习的英雄人物很多,但唯有雷锋被人学习的时间最长,最热情,四股人文化脉势力不可忽视。

7、背景:彭德怀被批评后卸任国防部长一职,19599月林彪任国防部长。在职期间,鼓吹“四个第一”(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要求全军学习毛泽东思想,以此检验和清理彭系人马,达到做强做大毛主席势力和思想在部队绝对领导和控制权。

82008年下半年,我在筹备上海雷锋馆时,雷锋连长虞仁昌导师告诉我,当年雷锋部队派伊德阿来上海做学雷锋报告,由此可以判断,伊德阿是受部队政治部安排的,在上海举办学雷锋活动是高层领导安排的。

9、关键的问题是,31日到34日,35日吉祥日周恩来生日,符合搞重要活动需要考虑吉祥日。

2013年我曾经多次打电话到上海宝钢集体退管会,请求拜访原上海团市委代理书记张浩波,了解当年上海学雷锋的细节,我也留了电话,但没有下文,这是我学雷锋钉子精神还没有到位的原因,后来我离开了上海一段时间,这事就没有采访成功。我祈祷和祝原上海团市委代理书记张浩波身体健康长寿,我有时间再来找您,也希望上海媒体介入前往采访揭秘毛泽东、周恩来题词为什么会放在上海展示?

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丁游侠学习雷锋文章读后感2017/2/12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