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益怎么做?传统的网络募捐,凭借的是互联网在信息分享、便利和流量上的优势。同样的优势还可以产生更大的公益价值。
昨天是全国第31个“110宣传日”,武汉市公安局在支付宝内上线了“迷失人员信息发布平台”。武汉市民进入支付宝城市服务,开通“电子身份卡”,就可以在线浏览迷失人员信息。
如果有迷失人员24小时还未找到,或者迷失时间虽不到24小时,但人员比较特殊、情况危急,比如老人、小孩等,公安后台技术人员会将迷失人员具体情况发至平台,并推送给相关区域内开通了“电子身份卡”的支付宝用户,动员社会力量一同寻找。
已经有老人和孩子通过这个平台回家。2017新年临近,武汉青山区九旬老人熊某却走丢了。那时,迷失人员信息发布平台刚搭建完成,正在测试中。民警决定将熊老的信息发布到平台实测。3个小时候,消息来了。同在青山区的支付宝用户黄女士发现一位“迷路找不到家”的老人与平台上发布的熊老体貌特征相符,遂拨打了110报警,民警及时赶至现场,核实身份后将熊老送回了家。
据武汉市公安局指挥调度中心主任蔡永红介绍,目前,武汉每天迷失人员在80至90人左右,老人、小孩居多,大部分迷失人员在数小时之内即被找到。上述平台正式运行后,将重点关注迷失24小时以上的人员。发布之前,警方要审核相关手续,详细了解相关情况,收集迷失者的近期照片。而后将通过支付宝实时发布迷失人员信息,请广大市民协助“寻人”。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互联网首次在“寻人”领域发挥社会救援作用。此前一个经典案例是公安部的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这个系统接入了包括支付宝、手机淘宝、高德地图等在内的几乎所有超级APP,用户可以根据这些APP推送的走失儿童体貌特征留意并协助公安系统找到他们。截止至2016年12月15日,平台共发布信息572条,共找回儿童533名,儿童找回率为93%。
好的互联网产品应该是人性向善的扩大器,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将公益与产品融合,让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能随手表达爱心和善意,是互联网公益的探索方向。近期支付宝发布年度账单显示,在过去的2016年里,人们在支付宝上累计完成了3200万次公益行为,储蓄了自己的爱账户。公益或许是解决社会问题最柔软的方式,再加上互联网的效率,或许还有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