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观察 » 正文

全球公益: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渐入养老期 将面临“空巢”生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8  来源:北京晨报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28日 10:35:21来源:北京晨报出镜人物:王静 市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社会保障系教授东直门街道老年

2016年12月28日 10:35:21 来源: 北京晨报

出镜人物:王静 市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社会保障系教授

东直门街道老年人听讲冬天出门注意事项。记者 吴宁/摄

市政协委员建议积极发展社区养老照料中心 建设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统

近年来,本市早期响应生育政策号召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逐渐进入养老期。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幸福地安度晚年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目标。此时,第一代独生子女刚刚迈过而立之年,肩膀上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不能陪在父母身边成为常态。这样的现实使独生子女父母注定要经历漫长的“空巢”生活。而对于“双独”夫妻来说,双方父母养老面临更多挑战。市政协委员王静建议,应进一步推进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发展,把社区变成老人温暖的大家庭。

现状

母子一个月见一次面

王女士今年64岁,北京人,儿子生于1980年,今年36岁。王女士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五个弟妹,最小的妹妹只比自己的儿子大7岁。

作为一名50后,又是大姐,王女士年轻时像半个母亲,照顾着弟弟妹妹们。这让她深刻体会到孩子太多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巨大负担。因此在1980年,当政府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时,王女士成了同龄人中较早一批独生子女父母。虽然少了抚养孩子的压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又一个现实问题出现了。

在王女士的印象里,自从儿子上高中住校开始,母子在一起的时间就越来越少。那时一家人只有周末能够聚在一起。当孩子参加工作直至成家以后,母子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王女士的儿子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常年在外,一个月能回家一次已经不错了。而且每次回家只是在一起吃一顿饭后,便匆匆离去。

孤独感在退休之后更为强烈。现在,王女士家里孩子的书房还保持着小时候的样子,她时常会翻出儿子上学时的照片,感觉好像一切都是前一天刚刚发生的事情。转眼间自己就老了,再也听不到孩子背着书包跑进来喊饿了。

本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大都已迈过而立之年,正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慢慢转移到他们肩头。而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通婚后,两个孩子将面临照顾四个老人的问题。

杜女士和爱人都生于1980年,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两边的老人也都已年过花甲。“现在最担心老人的身体,要是出了问题真有些跑不开。”杜女士说,2009年婆婆脑梗塞住院,而自己的父亲身体也不好。她家在石景山,婆婆家在顺义,只能这边住两天,那边待一天,半年跑下来简直要崩溃了。

婆婆出院后,杜女士以为可以喘口气了,没想到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周末该去谁家?杜女士和爱人现在住在石景山,他爱人以母亲身体不好为由,要求周末必须回顺义。杜女士觉得有些委屈,虽然自己的父母离的近一些,但每周也只有周末才方便见面,就这样,夫妻两个为周末去谁家没少吵架。

调查

独生子女与父母分居见面少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因独生子女与父母分居,日常见面少,影响了亲子情感交流。在受访分居家庭中,子女与父母每天见面的比例不足30%。近50%的家庭每周或只有每月能见面。

在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的独生子女父母中,近40%不愿与子女讲出自己的心事或困难。家庭中老年人情感慰藉的通道不畅,也不可避免地增强了老年父母的孤独与无助,影响其生活质量。

独生子女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实,使独生子女父母更早且更长地经历着人生的“空巢”阶段生活,同时也将他们置于一种更为脆弱的家庭养老基础之上。随着成年独生子女间通婚比例的上升,与之相关的“四二一”家庭代际结构的增多,都使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面临严峻挑战。

分析

未来对社区养老服务有需求

《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分析指出,由于目前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大多尚处于低龄,健康状况较好,在家庭中仍属于主要“付出者”,为家庭成员提供照顾与支持,对家庭养老支持需求水平相对较低。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来对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院均有一定的需求。多数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对自己将来的养老做出了规划。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

部分独生子女父母入住养老院、亲子同住或子女婚后住在父母家附近将是未来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居住安排的主流。

建议

推进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发展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即将面临养老问题,鉴于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现实,市政协委员王静建议,进一步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推进社区养老照料中心的发展。

政府应全方位支持社区养老机构开展日间照料服务项目,并给予政策、资金等优惠和法律保障。加强养老照料中心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帮助需求人群快速全面地了解照料中心的基本情况与服务内容等信息,提高养老照料中心对周边社区的辐射作用。

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养老照料中心志愿者服务团队,并对志愿者进行相关服务的专业化培训。志愿者年龄较护理人员年龄相对偏低,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在沟通交流方面更具优势也更具活力,有利于社区养老服务中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的开展。

王静还建议,未来要建设覆盖全社区乃至全街道的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统,全方位地了解网络覆盖内的社区老年人所需要的养老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段、服务水平、服务人员等多样化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层次化的养老照料服务项目。

■部门声音

养老照料中心覆盖三分之二街道

北京晨报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目前针对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的养老问题,在经济方面还没有具体针对个人的补贴。只是根据当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可以享受一次性不低于1000元的现金奖励。

政府更多投入还是集中在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层面。市民政局在给王静委员的提案回复中表示,2014年,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6个政策文件,给予养老照料中心设施建设支持和购置设备补贴,最高补助标准450万元。2015年,市民政局制定了《北京市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按照城市功能区、老年人分布密度、地形地貌等特点,预计建设完成208个养老照料中心,覆盖近三分之二的街道乡镇。

同时,因地制宜、适当调整,允许部分老年人口集中的街道乡镇建设2至3个养老照料中心;对确因资源有限、难以设置养老照料中心的街乡镇,可以引入毗邻街乡镇通过辐射方式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2014年、2015年全市已建设154个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016年再建设不少于40个养老照料中心,重点覆盖城区未建街道。

■他山之石

河南独生子女享受“护理父母假”

今年5月27日,河南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改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新条例明确: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后,生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20天的护理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河南省卫计委官员表示,这一假期是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重要补充。

央视评论表示,我国从1980年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很多独生子女已经结婚生子,父母也已迈入老年。国内老年人主要选择居家养老,然而目前的情况却是,独生子女家庭基本上都是1+2+4的家庭结构,两个独生子女可能既要抚育下一代,还要赡养四位老人。给独生子女放“护理父母假”,回应了百姓最急迫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