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但身残志坚的他用坚持奉献的爱心感动了很多人,在敬老助残、助学帮孤、救病济困、精准扶贫等服务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同行者。2012年9月他当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2013年3月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志愿者”、2013年12月又被评选为“首届大同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4年5月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7月又被评为“大同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15年9月被评选为 “全国最美敬老志愿者”荣誉称号。他就是现为灵丘县红十字会副会长的葛才贵。
葛才贵多年来对志愿服务乐此不疲,他以倡导和推动爱心助人、奉献社会为宗旨,让很多贫困的孩子、失能老人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帮助,在心灵方面更是得到慰藉和滋润,也给更多和他一样有志于用自己绵薄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体会到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快乐自己。
葛才贵于2010年11月发起成立了灵丘县平型关义工联合会,义工联成员由开始创办时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850余人。六年时间来,他发起并参与敬老助残、助学帮孤、救病济困、环保服务、法律援助等爱心公益活动达260余场次。他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带领志愿者们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服务活动,个人参加志愿服务时数3500小时。在敬老助残方面先后慰问帮助了孤寡病残老人1500多人。2012年12月,他在乐陶山村郊外的雪地里救助回一位冻得缩成一团的老年乞讨者。可怜的情景,点燃了他的爱心。他立即通知县城几位义工朋友带着食物,棉衣和鞋袜赶到现场给老人应有的帮助。通过和她费劲的沟通交流,了解到这位老人名叫徐彦茹,是河北清苑县人。5年前,丈夫与其离婚,精神受到刺激,离家出走,不幸行走途中遭遇车祸,可恨的司机给她作了简单的包扎后,说拉她回家,但把她抛弃于灵丘县境内,老人艰难的爬行乞讨了5年多。他们将老人安顿了临时住处,拍照后立即展开了寻找徐彦茹家人的行动。通过网络寻找,终于与徐彦茹的妹妹取得了联系。他和两位义工驱车500多公里,跨省送徐彦茹回到清苑县温仁村与家人团聚。老母亲看到失踪五年多的女儿突然出现在眼前泣不成声,老泪纵横的叩头感谢“山西好心人”,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2013年夏天他前往灵丘县下关乡木佛台村救助了78岁的孤寡病残老党员张存庭。张存庭老人住在山上,不小心从门前很高的台阶上滚下来,全身不能动弹,整日躺在被窝里,靠街坊邻居送饭维持生命,老人几次自杀未遂,他知情后和几位志愿者把老人接到县医院医治,他已经断了6根肋骨,住院期间他们轮替陪侍老人,之后筹款把老人送到灵丘县夕阳红老年公寓疗养;2014年11月他组织几位平型关义工们经过多日的网络寻找,帮助失散离家18年的智障老人吕秀菊找到山东济宁的亲人,亲人团聚时相拥而泣的场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家人将一面写有“寻亲18载喜获重逢、大爱无疆彰义工真情 ”的锦旗送到他手中时让他同样喜极而泣。
他还临时救助过街头流浪的老年乞讨者5名;帮助了12名孤儿和事实孤儿持续上学;连续4年定点帮扶照料病残家庭刘月英母子和刘强母子,让她们度过了一个个寒冬;2015年冬通过逐户走访调查,配合李连杰壹基金为243位困境儿童发放了温暖包;今年6月端午小长假期间他主动请缨带领28位志愿者前往北京西客站和长途汽车站,在为旅客志愿服务的同时,为宣传大同申办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助力加油;在中秋节期间还携手一家爱心企业为独峪乡1100户驻村的低保和五保户发放了价值13.5万元的面粉大米等慰问品,为孤儿和特困病残家庭发慰问金2.2万元,为县福利中心、光荣院、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发放月饼水果米面等中秋慰问品1.3万元;同时多次到夕阳红老年公寓、县福利中心、县光荣院、落水河和冉庄等敬老院为老人们带去了社会的关爱、温暖的慰问。还多次组织开展了“敬老志愿服务万里行”、“老有所‘衣’爱心暖冬”、“关爱留守儿童共享爱的阳光”等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帮扶救助特困学生和病残贫困人群1500余人次。另外还自筹资金组织拍摄了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主题的“轻轻地扬起绿丝带”、“圆梦”、“爱的延续”等公益微电影。
平型关义工联的先进事迹先后多次被省、市、县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各级新闻媒体广泛的宣传报道。2012年获得了灵丘县“敬老文明号”、“大同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3年又被评选为“大同市敬老文明号”、“山西省敬老文明号”先进单位。刚刚又被评选为“全国敬老文明号”单位。葛才贵个人近年来曾受到各级的荣誉表彰50多项。
总之,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担当重任,靠奉献体现价值。认真履行敬老助残、助学帮孤、救病济困、环保服务、精准扶贫等义务,以雷锋精神为标杆,始终如一地为困境人群服好务、带好路,用实际行动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广大公民中树立起奉献、友爱、互助的良好风尚。用他的真情和汗水,架起与群众心灵相通的连心桥,搭起爱心人士与受助人群互助的平台,为公益事业的良性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材料由当地公益组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