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公益网副主编,江西一路有你公益服务中心主任毛小宝带领十多名志愿者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抚州火车站举行仪式,欢迎抚州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王文婧载誉归来!
中国公益网讯(江西通讯站)“来了,来了!”11月3日17时,从长沙南开往厦门北的D2607次动车缓缓停靠在抚州火车站,早早等候在站台上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江西一路有你公益组织的十几名志愿者立刻迎上去,给从2号车厢下来的我市首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王文婧和她的母亲周资梅送上鲜花,热烈欢迎王文婧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从长沙返回抚州。王文婧成为抚州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也是目前我省第58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在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又举行的欢迎座谈会,王文婧向大家讲述了整个捐献过程。10月28日下午,王文婧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母亲周资梅的陪同下乘坐动车来到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次日便开始进行捐献造血干细胞前的准备,连续5天每天一次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在注射头两天,王文婧没有什么感觉,只是在第三、四天,出现了腰酸、出汗类似感冒的正常反应,直到11月2日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时,这些症状全部消失。

11月2日上午,打完最后一次动员剂后,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正式开始。
“躺在采集床上血液顺着管道,从右臂流出,经过血液透析分离机,又输入左手。”王文婧说,整个采集过程用了4个半小时,除了时间较长,血液循环量较多之外,其它感觉就跟采集血小板一样。整个捐献过程,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母亲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使她感到十分温暖。
王文婧此次共捐献了99毫升混悬液,这些“生命的礼物”对于救助只有6岁的女孩患者已经足够。当采集完毕后,这些救命的液体随即被等候一旁、来自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医生送到配对患者身边,昨天就输入了患者体内,给她带去生命的希望。
由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双盲”原则,王文婧并不了解自己的骨髓将捐赠给谁,但她收到了一封来自受助者母亲的亲笔感谢信。王文婧在这封信中看到,受助者是一名6岁的女孩,两岁半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受助者的母亲对王文婧的义举表达了感谢。
“这封信字里行间,句句是泪,我看了以后心里五味杂陈,我也是一个1岁半小孩的母亲,我能深刻体会到患者母亲的心情,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捐髓救人,这是很难得的机会,肯定要尽自己所能救人,这不光是给孩子一个希望,也是给他们家一个希望。”在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医生转交受助患者的礼物后,王文婧也请医生转交她给患者的“礼物”。

“采集完造血干细胞后,我感觉精神不错,身体各方面都很正常,和捐献前没什么区别。”王文婧笑着说,通过此次捐献,她亲身体会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加入到这个公益事业中来,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
32岁的王文婧是资溪人,在资溪一家建材超市做家装建材销售。她18岁开始无偿献血,随后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今年8月2日,王文婧接到九江市红十字会通知:河南省一名白血病患者跟她的HLA(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成功。当工作人员询问其是否愿意捐献时,王文婧没有犹豫,表示愿意为对方捐献。而就在8月2日这一天,王文婧的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在母亲周资梅和丈夫余国海等人的支持下,王文婧义无反顾地完成捐献造血干细胞这项挽救生命的善举,她成为我市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为了表扬王文婧的人道善举,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向她颁发了“荣誉证书”,以此证明她是全国第6063个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