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推荐:王小平 你会用鼻子阅读吗?——直通灵魂的阅读法

2016-09-27 21:492050王小平王小平原力觉醒


一.大自然最神奇的礼物是什么?

气味!

气味一切植物、动物共有的生命语言。

在一切信息传递中,最迅速、最猛烈、最真切的,就是气味。

气味与人的情志关系最大,它的散发速度最快捷,需语言,也需思维

“气”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线索。

中华文化讲求形气味:形(固态)、气(气态)、味(液态),这是自然界物质的三态。

西方文化重视“形”,中华文化重视“气”与“味”。

中华医学不离“气”,《黄帝内经》讲天气,地气,五脏之气,寒热之气,正气,真气,营气,卫气,神气,胃气,荣气,气街等等,“百病生于气”。

中华艺术重视”,“神气”与“气韵”是衡量古代诗文书画的最高准则。

古代兵法强调“气“,一鼓作气,气势当先,失了气势就会“四面楚歌”

 

普通的阅读,主要是眼睛与大脑的运动。

这种阅读方式对于碎片式的信息快餐是可行的,然而阅读经典,特别是古代经典,眼睛与大脑的阅读方式,正如歧路亡羊,令人陷入文字迷宫。

《易经·乾卦》开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八个字是经典阅读的最高境界,特别是阅读大师之作。当你能够用鼻子阅读,能够“同气相求”,就意味着你能够采撷大师之气了!

《易经》中有一卦为咸卦”。在古代,盐意味着最高的权力,“巫咸”作为有巫师拥有“咸”的本领,也就是与神交合,“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咸为五味之首,也是五味之本,百吃不厌,是普遍性、共通性的味道代表。人离不开盐,离不开咸,食物必有“咸味”——最具共通感的味道,最能打动人、征服人。

“咸“而”感”,因味道而生情感:“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咸”卦,就是以味道感天地、感万物、感父子、夫妇、亲朋、君臣,以咸其心,感其心,无所不感,无所不通,才能“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卦,告诉我们“味”的可爱,“咸”是五味之代表。万物皆有其味,各有其“情味”、“意味”、“韵味”、“品味”。

读一本书,能够读出作者的“气”与“味”,才算是与作者的灵魂亲密地相遇、相知。

易经六十四卦,卦卦相荡,爻爻相推,演绎了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一个人对人生各种境遇之气味感悟的差异,决定了对经典的理解深度的差异

天才善于模拟人生各种气味,对人生之生老病死爱憎别离的种种情味、韵味、气味,有极敏锐的体悟。

如果能够从小培养对各种人生气味敏锐,就是培养天才最大的通感本领。


三.当你的眼睛努力记住的是经典表面的文字相,“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就会成为一种死循环;当你学会用鼻子感知经典背后那个鲜活的人,读出作者独特的气味、气息甚至心的频率,那么,这样的阅读,是采气,是开慧,是养生,清净光明,灵魂洗礼。

很多人读《论语》,背的是格言,读的是文字。当孔子自嘲自己是“丧家狗的气味,你感受到了吗?内心震动吗?当他和几个学生畅谈各自理想时,长叹“吾与点也”的心气,能捕捉吗?孔子又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徒弟说:“我想不说话了”,老师面对弟子的烦闷气息,能闻到吗?(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孔子很多学生总以为老师向他们隐瞒了一些什么,孔子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能闻到孔子如此解释背后的无奈与感叹,才懂得一片师心!

气味才不会遮掩真相,气味告诉我们背景,气味才能还原那个几千年活生生的人。

读《老子》也如是,要捕捉老子的气味。先从老子的身份入手。《史记》中记载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室史”。但是,查遍周礼,没有“守藏室史”的官职,“守藏室史”多半为“守藏吏”之误。守藏室是干什么的呢?在古代是收藏各种物品的保管室。说白了,老子只是仓库保管员。这样一个不得志的人,没有像孔子那样四处游说,身后也没有徒弟与传人,再加之扑朔迷离的身世,让后世的人们甚至怀疑是否有老子的存在。

老子写下的文字有“逃”的气味,相传他是骑着青牛,出关绝尘而去,因为没有出关文书,只能写文章当“贿赂”,五千言当了出关的官碟,被守门的关尹强迫写了这本书。

孔子的气味是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虽然无奈,还对这个世界存有一丝寄望,而老子则是“被褐怀玉”,身为小吏而不遇的气味。孔子是述而不作,而老子是被迫留书。被迫留书,有“被迫”的气息——逃离这个世界,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气味……

在阅读上,了气味大通感,才心领神会,心有灵犀。

 

四.当年的傅聪演奏肖邦的乐曲,震憾了西方:一个二十出头的中国学生怎么会“赋有肖邦的灵感“?被诺贝尔奖得主黑赛称他的演奏是“最像肖邦的肖邦”,“肖邦作品的真正诠释者”。黑塞为此专门写下《致一位音乐家》,赞叹傅聪的演奏“可以闻到紫罗兰的气息”。

这要归功于傅聪的父亲傅雷先生,他不断地给自己的孩子寄唐诗宋诗元曲,教会他从中国古代诗词中汲取相同的气息——“萧邦是个半古典半浪漫底克的人,所以现代青年都弹不好。”“反之我们中国人……如汉魏的诗人,如李白,如杜甫(李后主算是最romantic[浪漫底克]的一个,但比起西洋人,还是极含蓄而讲究taste[品味,鉴赏力]的),所以我们先天的具备表达萧邦相当优越的条件。”“萧邦的音乐有‘非人世的’气息……觉得这一点近于李白“参见《傅雷家书》

傅聪演奏肖邦的时候,心中回味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是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傅聪演绎肖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对其中气味的感悟力令人惊叹,比如第二首命运,他想到了阎王;第十一首他想到上天成仙的味道;第十二首如恶梦、如发烧的滋味;第十四首则是地动山摇;第十八首是“垂死的挣扎,像发疯的狮子,也可以说像京剧”;第十九首“像一个小鸟飞出去了”;第二十一首“有点寻寻觅觅、凄凄切切的在那儿找啊找”;第二十四首则“有点成吉思汗的天不怕地不怕”等等参见《傅聪谈音乐之肖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

中国古典之唐诗之气味,竟与西方大音乐家肖邦心心相通!

通音圣之境界与通经典之真谛,何其相似!

“同气相求”是阅读的大法宝,是采气开慧的大法宝。

中国古代诗词极其发达,是一个有着人生醇厚气味的大宝库,有思念,有惆怅,有欢欣,有豪迈,还有抑郁、苦闷、痛苦,挣扎……气入心,以心触味”的读诗,可以采气,炼气、养气。

毛泽东酷爱诗词,他的阅读方式也是以气入心,以心触味。到了晚年,他为什么最爱念的赋是《枯树》,最爱读的诗是陆放翁的归隐诗。他念着《枯树》一首小文,为什么会念得流泪只因为——“同气相求当一个人与自己彼时气味相通的诗文章,读到同气,同声,同心,才是知己的灵魂阅读。

这种阅读境界,不是背诵许多的诗文,有口无心地念上一念。人类很难避免个人情感的选择性学习,那么在不离经典背景与坐标下,用自己气味的感知力,努力感受与自己心心相通,气味相感之处,汲取作者精气,是最迅速地贴近经典的方法。

自然是一本活的大书。

人生是一本活的大书。

自然与人生的千万种滋味融入阅读吧!

以气入心,以心触味——这,是最美的阅读。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王小平:哪一个才是我? 小平为你读诗
作者 / [波斯] 鲁米在这两千个自称“我”和“我们”的人之中,哪一个才是我?别阻止我追问下去!当我如此失控之时,你最好给我听

0评论2017-02-21451

王小平:吐呐春秋,情牵物色ᅵ小平为你读文心雕龙之物色篇
吐呐春秋,感悟时令。雨雪风霜,感同身受。《黄帝内经》云:“服天气,传精神,以通神灵。”遨游于天地间,收摄自然万物之色,感

2评论2016-11-02385

王小平:你准备给明天留下什么样的故事?
乡村的午后,静静地坐在大槐树下,凝望着地平线上的连绵的山脉,炊烟渺渺,竹影婆娑。一群孩子围在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身边,一边

0评论2016-10-20333

全球推荐阅读:纪伯伦 朦胧中的祖国ᅵ小平为你读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因爱而生忧,因爱而生痛。痛,并爱着。爱,就是最深沉而甜美的痛。在此,以纪伯伦的《朦胧中的祖国》,祝

0评论2016-09-30789

王小平: 维度,决定中国的命运(4)
四.幽林里分出了两条路……中国走了一条路,把传统猎人渔夫的看家本领走到底……西方走了另一条路,向往最高境界??道家的法乎自

0评论2016-09-15224

王小平:维度,决定中国的命运(3)
三汉朝开国宰相陈平,属于黄老一派,是道家人。他坦言:“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史记?陈丞相世家》),明确地说明道家对

1评论2016-09-15281

王小平: 维度,决定中国的命运(2)
二.一直以来,人们对《道德经》、道家的误解,正是来自维度产生的错觉。道家的维度是五维空间??长、宽、高、时间、人,探讨人与

0评论2016-09-15318

王小平: 维度,决定中国的命运(1)
前几日,与一位友人闲聊。她是很有成就的名编剧,谈起中国编剧的窘境,唏嘘不已,感叹当今中国哪怕最厚重的历史正剧的大编剧,也

0评论2016-09-15382

王小平:中秋 万象为宾客ᅵ小平为你读诗
- 小平语-四年前的中秋,一位颇传奇的老者送给我他书写的这首诗。时光飞逝,今又中秋,恍惚间忆起了这首诗。就以这首《念奴娇 过

0评论2016-09-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