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全球文化频道:为什么不能“拔苗助长”?

2023-06-28 14:582651黄虹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拔苗助长”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在句子中一般用作主语、宾语;含贬义;也写作“揠苗助长”。据说,它最早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里的一篇名为“公孙丑上”文章,记录了孟子的一些言行。

在《战国策》中,有一个寓言故事:齐国有个农夫,他听说插秧时多浇水可以让禾苗更快地长高,于是他在夜里偷偷地去田里,拔起禾苗,想让它们更快地长高。结果,第二天他发现禾苗都枯萎了,因为禾苗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生长,过多的水分反而会使它们受到伤害。因此,“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急于求成,不顾实际情况,强求结果,反而适得其反的行为。

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自身的生长规律,仅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搞不好其效果适得其反。这则成语还告知人们一个具体的道理:“欲速则不达”,凡事要按照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主观冒进,不能好高骛远,靠幻想过日子。该成语嘲笑了那些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一味求快,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人。

拔苗助长”对人们的启示是,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办好一件事,就必须遵循它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比如很多家长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具体条件,一味地施以不合实际的教育,致使孩子受苦的同时自己也多遭苦恼。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实为可贵,但一定要讲方法和因材施教。

我国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说过:“现实生活中,‘拔苗助长’的事例还真不少,但最终都失败了;一颗幼苗需要经历风吹雨打才能茁壮成长,才能真正在广阔天地里大有所为。”可以说,“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客观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文/黄虹(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举报
收藏 0
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