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班牙科学家为何如此爱中国?西媒:在中国可以实现梦想)
参考消息网报道 西媒称,中国经济正在日益向更加注重附加值的方向转向,中国已经跻身科技研发投入最多的世界大国之一,这对于有志于在中国开展科研项目的西班牙科学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据埃菲社2月26日报道,清华大学教授、研究员何塞·帕斯托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前往中国搞科研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成为一股大趋势,但中国的科研环境的确为西班牙科学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世界范围内,中国都是科研环境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这名来自西班牙阿利坎特的41岁科学家表示,例如美国每年只在一段时间内招聘外国科学家,但中国却一整年都向外国科学家敞开大门。
据中国科学技术部的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达到了1.76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
报道称,与2012年相比,这笔开支增长了70.9%。中国希望通过增加科研投入,成为可以匹敌美国的世界科技大国。帕斯托尔认为,与中国的巨大努力相比,西班牙在科研投入方面依然乏善可陈。
报道称,帕斯托尔是一名遗传学家,6年前就开始投身进入中国的生物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他还是西班牙在华研究者协会(RICE)的负责人。该协会始建于2016年,一直致力于促进两国科研领域的交流沟通。
报道指出,目前包括科学和文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内,已经有将近50名研究人员在该协会登记。本周将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举行该协会的首次会议,届时将有多名演讲者在会上畅谈自己在中国的研究经历。其中包括来自马拉加的洛萨诺和马乔,两人将围绕病毒和细菌可能导致植物染病的研究方向进行演讲。
报道称,两人均4年前来到中国,是中国科研领域近年来突飞猛进的见证人。现年38岁的马乔表示,无论是科研经费、实验设备还是聘用工作人员,中国都为外国科研人员提供了充分保障。报道还称,在他们的科研小组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员是西班牙人,大多数是选择前往中国迎接科研挑战的博士后研究生。但在中国搞科研要比在自己国家面临更多困难。一方面文化差异巨大,另一方面收入也并不丰厚,但是在中国却可以施展身手做一些在其他国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这对西班牙研究人员而言颇具吸引力。洛萨诺表示,中国的科研环境较为宽松就体现在允许研究人员犯错。一旦获得科研资金,资金来源也会相对稳定。但在其他国家,科研人员在埋头于研究的同时却还要担心哪天赞助者就会撤资。至于中国为何对外国研究人员求贤若渴,洛萨诺认为,中国渴望领略别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成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帕斯托尔表示,西班牙有很多人才需要获得资金援助,有些人甚至因为缺乏资金而中止科研项目,而中国已经成为他们的最佳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