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资料图)
李嘉诚分家充分考虑了两个儿子的禀性
作为“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更何况是“分家”这样的大事。
上周五(7月20日),长实集团新闻发言人对外表示,原本由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持有的李嘉诚家族信托(“LKSUnity”)三分之一权益全部转让长子李泽钜。李泽钜在家族基金会中的持股比例增至三分之二,剩余部分仍然由李嘉诚持有。这意味着,今年5月25日李嘉诚在股东大会上主动披露的分家计划已迈出第一步,即“长子得实业”;而“次子得现金”如何实现,还将日后拭目以待。
李嘉诚三大特质聚集财富
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作为“长和系”资产的最终持有公司,LKSUnity共持有22家上市公司,除“四大”旗舰公司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以及电能实业外,还包括TOM集团、汇贤产业等。以7月20日收市价计算,上述公司市值合共8521亿元,LKSUnity所持的长和系及其它上市公司资产市值达4353亿元,以其三分二权益计,李泽钜名下上市资产逾2900亿元。
事实上,这一变动,与李嘉诚此前公开透露的分家方案完全一致即长子李泽钜掌管长和系的资产,而次子李泽楷将获得现金支持,用于自己感兴趣的投资及业务。至于李嘉诚自己持有LKSUnity的三分一权益,将大部分归属李嘉诚基金会,由两名儿子共同管理。
无论是上市公司股权,还是预计将超过数百亿的现金,李嘉诚分给两个儿子的都是真金白银。此外,除了物质财富,李嘉诚留给两个儿子以及整个华人商界的还有一笔精神财富,这也许是被称作“超人”李嘉诚的最大贡献。对于李嘉诚的成功,不同的传记作者以及商业领域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归纳起来,其中三点基本是共识,那就是:勤奋、会做人、常怀忧患之心。
“尊重对方利益”增厚财富
关于李嘉诚的勤奋,所有的故事都不如他的人生简历来得最言简意赅:1940年冬天,12岁的李嘉诚跟随父母到香港投奔舅舅;三年后,父亲去世,15岁的李嘉诚辍学,开始打工养家,每天工作16个小时。因为在推销铁皮桶的过程中,受到塑料桶经销商的竞争,他敏锐地意识到新兴的塑胶行业存在巨大的潜力,于是在22岁的时候自立门户成立“长江塑胶厂”。
除了勤奋,李嘉诚的为人处事自有一套哲学,其中一点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对方的利益”。他曾说过,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而在李嘉诚励志警句中多次提到的“诚信”、“有钱大家赚”也都源于尊重对方的利益。
正因为这样,在尔虞我诈的商场上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忠心耿耿的商业伙伴,甚至贵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应该是当时香港汇丰银行董事局主席、苏格兰人沈弼。1979年,在沈弼的助力下,李嘉诚成功收购和记黄埔。相比长江实业单一的地产业务,和黄业务涉及港口、零售、能源、电讯诸多领域。正是因为有了和黄,李嘉诚的商业版图才日渐完善。
此外,李嘉诚还是一个时刻居安思危的人。他曾说,面对一个项目,我会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
谨慎自律保证和谐分家
香港在二战后涌现出一批超级富豪,近年均步入暮年,传承问题陆续浮出水面。先有华懋集团龚如心去世引起的争产案、南丰集团陈廷骅家族争产案,近来又有新鸿基地产郭氏三兄弟反目。倒是李嘉诚家族从未有什么争产的纠纷传出。
这首先与家庭结构有一定关系。虽然富可敌国,但李嘉诚只有一位妻子和两个儿子,家庭关系简单,没有复杂的矛盾。因此,对于分产安排,李嘉诚说,两个儿子都开心。他用心良苦,充分考虑到现实情况以及两兄弟的禀性。
长子李泽钜,从小在学业、事业、家庭等方面都谨遵父意,一直让李嘉诚非常满意,也很早就被寄予肩负家族传承使命。1996年5月李泽钜遭到悍匪张子强的绑架,李嘉诚支付了10.38亿港元的赎金,李泽钜很快脱险。而“1038”也正好是李泽钜担任主席的长江基建的股票号码。外界认为,李嘉诚借此数字希望长子渡过大劫之后,从此事业能够平步青云。
今年3月,美国《福布斯》公布最新一年全球富豪榜时,李嘉诚说,有信心李泽钜能顺利接棒,“我从他小时候起便以身作则,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领袖。”事实上,自从李泽钜27年来就一直在李嘉诚身边,继承家族的实业财产顺理成章,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以及投资者来说也是可以放心的。
次子李泽楷则是创业者形象,在1991年,通过向父亲借5亿港元开始创业。当第一单成功获得香港卫星电视牌照后,他迅速从和记黄埔离职,自立门户。资料显示,李泽楷目前身家140亿港元左右。
按李嘉诚分家计划,将用“多以倍数计”的现金协助李泽楷收购其中意的业务。早些年,李泽楷的兴趣集中在高科技企业,近年则对金融情有独钟,这些业务与兄长掌控的和黄系毫无冲突。市场预计,未来李泽楷获得的现金支持将超过数百亿港元。
近一段时期,李泽楷正在竞购荷兰金融巨头ING集团的亚洲业务,估值高达70亿美元。预计不久后,李嘉诚分家方案第二步“幼子得现金”也将水落石出,这样超人李嘉诚就可以安心地多打几杆高尔夫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