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泛滥的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尤其是阅读经典之作,如何吸呐大师之精气?
有一种阅读,叫作“以心印心”。
不依语言,以心印心,契合无间,故曰“心印”。
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当作者笔下的文字,放入自己的真心、真情越浓,越耐读,那已不再是文字,而是心曲,文字下隐藏着一个人的神、魂、意、魄、志。
在此,以冰心在92岁时写下的一篇小文:《我的家在哪里》为范,感受一下“以心印心”的阅读法。
《我的家在哪里》
作者:冰心
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
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你要上哪儿呀?”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我一定还很小,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苍。”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就走。走穿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这辆洋车没有跑,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
这时我忽然醒了,睁开眼,看到墙上挂着的文藻的相片。我迷惑地问我自己:“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连文藻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睡在我对床的陈大姐和以后进到屋里来的女儿和外孙了!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
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
前天下午我才对一位年轻朋友戏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或‘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本文最初发表于《中国文化》1992年第6期)
这篇冰心92岁写下的小文,你能读出其中多维度、多层面的“心”吗?
这是一颗老人怀旧的心。
这是一颗面临生死的老人心。
这是一颗渴望亲情、真情——童年之真情的心。
这是一颗回顾一生、总结一生,为自己人生算帐、拷问一生价值之心。
人生究竟追求什么?
在生死面前看家:一生何求?
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
当你走到人生的尽头,体会冰心老人的心境:回望人生,我的家在哪里?
黄昏,是倦鸟归巢之时。
人的一生,寻寻觅觅。
老了,夕阳下,怀旧,想家……
经历了“九十年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冰心渴望回家。
家在哪儿?
这是心灵的呐喊!
这是冰心在《我的家在哪里》中感慨万端的前提:“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一切外在的,甚至先生吴文藻,都成过眼烟云,值不得什么了,唯一存在的是:“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家在哪里?”——这是个永恒的人生命题 ,永恒的哲学命题,永恒的社会命题。
人世间,我们都是寄住者。漂泊一生,不过是暂时寄居在某一个”家“。人有三个家:
一是生活现实的家——身的家
二是情感归宿的家——心的家
三是灵魂停靠的家——灵的家
身的安家,简单,不过衣食住行,结婚生子。心的家、灵的家就难了。
冰心说:“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她醒来“看到墙上挂着的文藻的相片,我迷惑地问我自己:‘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连文藻都不认识了”。
冰心在梦里渴望回到童年,
冰心想象着如果人生能够重来……
九十多岁的冰心,回忆自己的一生所存在的价值,只是向往回归那个童年的家;
在生死面前,怀念的是那个真正的家——得到无条件的爱,无功利的呵护、滋养、同心的家。
钱钟书写过一篇《说回家》,在这篇文章中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道家和禅宗,每逢思辨得到结论,心灵的追求达到目的,就把‘回家’作为比喻”;又说:“这个比喻在西洋神秘主义里也是个基本概念。新柏拉图派大师泼洛克勒斯(Proclus)把探讨真理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家居,外出,回家;……诺梵立斯(Novalis)说过:“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
大多数人,一辈子只有一个家——”身之家“,填饱世俗之身,懵懵懂懂过一辈子。然而,对人生有思考的人,不会满足一个”身之家“,内心强烈地渴求着心之家、灵 之家。在红尘滚滚中,”身的家“、“心的家”、“灵的家”,三家斗争,内心矛盾、冲突、挣扎、疲惫,这是思考者、探索者的痛。在冰心的这篇《我的家在哪儿》里,有她对“家”的爱与痛的浓浓味道——遗憾、无奈、酸楚、痛涩、孤独……
当夜幕降临之时,疲惫的你,抽出一点时间,聆听星空的跳动,遥想心中的家……
分享作家王小平的原创文章——擦亮思考的灵光,多一只眼睛看世界……
“王小平为你读书”原创音频——为你朗读古往今来的大师之作,引领一种新阅读模式:听古今之文心,采智者之精魂……
尤其是阅读经典之作,如何吸呐大师之精气?
有一种阅读,叫作“以心印心”。
不依语言,以心印心,契合无间,故曰“心印”。
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当作者笔下的文字,放入自己的真心、真情越浓,越耐读,那已不再是文字,而是心曲,文字下隐藏着一个人的神、魂、意、魄、志。
在此,以冰心在92岁时写下的一篇小文:《我的家在哪里》为范,感受一下“以心印心”的阅读法。
《我的家在哪里》
作者:冰心
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
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你要上哪儿呀?”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我一定还很小,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苍。”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就走。走穿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
这辆洋车没有跑,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
这时我忽然醒了,睁开眼,看到墙上挂着的文藻的相片。我迷惑地问我自己:“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连文藻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睡在我对床的陈大姐和以后进到屋里来的女儿和外孙了!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
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
前天下午我才对一位年轻朋友戏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或‘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万万没有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本文最初发表于《中国文化》1992年第6期)
这篇冰心92岁写下的小文,你能读出其中多维度、多层面的“心”吗?
这是一颗老人怀旧的心。
这是一颗面临生死的老人心。
这是一颗渴望亲情、真情——童年之真情的心。
这是一颗回顾一生、总结一生,为自己人生算帐、拷问一生价值之心。
人生究竟追求什么?
在生死面前看家:一生何求?
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
当你走到人生的尽头,体会冰心老人的心境:回望人生,我的家在哪里?
黄昏,是倦鸟归巢之时。
人的一生,寻寻觅觅。
老了,夕阳下,怀旧,想家……
经历了“九十年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冰心渴望回家。
家在哪儿?
这是心灵的呐喊!
这是冰心在《我的家在哪里》中感慨万端的前提:“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命道路,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一切外在的,甚至先生吴文藻,都成过眼烟云,值不得什么了,唯一存在的是:“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
“家在哪里?”——这是个永恒的人生命题 ,永恒的哲学命题,永恒的社会命题。
人世间,我们都是寄住者。漂泊一生,不过是暂时寄居在某一个”家“。人有三个家:
一是生活现实的家——身的家
二是情感归宿的家——心的家
三是灵魂停靠的家——灵的家
身的安家,简单,不过衣食住行,结婚生子。心的家、灵的家就难了。
冰心说:“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
她醒来“看到墙上挂着的文藻的相片,我迷惑地问我自己:‘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连文藻都不认识了”。
冰心在梦里渴望回到童年,
冰心想象着如果人生能够重来……
九十多岁的冰心,回忆自己的一生所存在的价值,只是向往回归那个童年的家;
在生死面前,怀念的是那个真正的家——得到无条件的爱,无功利的呵护、滋养、同心的家。
钱钟书写过一篇《说回家》,在这篇文章中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道家和禅宗,每逢思辨得到结论,心灵的追求达到目的,就把‘回家’作为比喻”;又说:“这个比喻在西洋神秘主义里也是个基本概念。新柏拉图派大师泼洛克勒斯(Proclus)把探讨真理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家居,外出,回家;……诺梵立斯(Novalis)说过:“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
大多数人,一辈子只有一个家——”身之家“,填饱世俗之身,懵懵懂懂过一辈子。然而,对人生有思考的人,不会满足一个”身之家“,内心强烈地渴求着心之家、灵 之家。在红尘滚滚中,”身的家“、“心的家”、“灵的家”,三家斗争,内心矛盾、冲突、挣扎、疲惫,这是思考者、探索者的痛。在冰心的这篇《我的家在哪儿》里,有她对“家”的爱与痛的浓浓味道——遗憾、无奈、酸楚、痛涩、孤独……
当夜幕降临之时,疲惫的你,抽出一点时间,聆听星空的跳动,遥想心中的家……
分享作家王小平的原创文章——擦亮思考的灵光,多一只眼睛看世界……
“王小平为你读书”原创音频——为你朗读古往今来的大师之作,引领一种新阅读模式:听古今之文心,采智者之精魂……